财经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1-12-07 09:22:12
连日来,沉寂已久的江西省新余市宏盛采石场一片忙碌,脚手架上作业工人灌注泥浆、异地取土、添加化学物质,对坡面进行土壤改良和生态重建。中央环保督察组开展环保督察以来,在当地绿色金融创新支持下,包括宏盛采石场在内的78个废旧矿山陆续开展了矿山坡面修复工程。
新余市矿山资源丰富,矿产种类多达32种,由于过去长期无序开采及生态修复历史欠账较多,导致矿山开采中存在突出的生态问题。为改变逐个补丁式修复治理效率低、生态修复进度缓慢的现状,使矿区尽快复绿还原,该市在江西省首创区域性整体推进矿山治理,还废旧矿山以天然绿色。
因工程量大、涉及面广,需新增投入22.43亿元,资金缺口难以弥补,工作推动进度缓慢。为此,人行新余市中支引入绿色金融理念,整合废旧矿山资源,深入挖掘其生态价值,指导农发行新余市分行创新推出专门针对矿山生态修复的绿色信贷产品“绿矿贷”,助力解决矿山修复资金来源的难题。目前,“绿矿贷”已为新余市各县区综合授信15.5亿元,发放贷款10亿元。
实现矿山修复市场化运作,特别是收益来源的商业可持续,是“绿矿贷”的最大特色和亮点。人行新余市中支联合政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旅等相关单位,梳理挖掘出了废旧矿山3项收益来源,分别是修复前现有的尾矿处置收入、修复中产生的经济作物和文旅收入、修复后带来的土地增减挂指标交易返还收入,并会同主办银行对其还款占比进行预估计。据测算,尾矿处置收入约占还款来源的10%至30%;矿区复绿后,土地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和林木,发展乡村旅游,实现的经济作物和文旅收入约占还款来源的20%至30%;矿山修复完毕后,工矿建设用地转化为生态用地中的旱地或水地,这些释放出的用地指标可以冲抵本地土地转让或开发所需占用的用地指标,富余指标还可在市内或省内转让,获得的转让收入约占还款来源的50%至70%。同时,各县区政府将当地投控公司作为融资主体,并出具抄告单,采取产权与收益权分离方式,将辖区内原属自然资源部门的废旧矿山收益权转让给投控公司,以解决承贷主体不明的情况。
截至10月末,新余市78个废旧矿山通过削峰填谷等方式降低矿山坡度,获得尾矿收入390万元,顺利支付了“绿矿贷”的第一期利息。部分废旧矿山逐步开展复绿作业,年底将在修复区域种植经济林,并开辟“工业+乡村”旅游路线,预计明年将产生收益1500万元。
在绿色金融的支持下,该市矿山修复项目目前均已完成前期的行政审批、水文地质勘察,矿石余料处理、种植草木复绿等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矿区及周边区域的空气、水环境得到一定改善。预计矿山修复工程完成后,全市可新增植树造林16万余株,恢复耕地6650亩、其他农用地及林地1580亩,损坏道路修复56.78万平方米,保护饮用水源4500平方米,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