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引领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

财经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1-12-20 09:01:36

对于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创业”)来说,市场化竞争源于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2000年7月公司上市,当时上海市有关部门预见到我们这样的传统外贸公司未来将面临完全市场化的竞争,希望我们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东方创业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陈乃轶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这20年来,加入世贸组织鞭策着东方创业在业务上求新求变,该公司所使用金融工具和服务的变化,乃至其控股股东东方国际集团对金融业的涉足,为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成就写下生动的注脚。

金融改革创新服务外贸转型升级

“按照东方国际集团所提出的‘非洲资源、欧美设计、亚洲制造、东方集成、全球销售’发展方针,这20年来,公司目标也是瞄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上端。过去,专业外贸公司更多的职能是为国家‘创汇’,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促使我们转型追求发展质量。”陈乃轶说。

这些年,从境内贷款到内保外贷等境外贷款,从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从发行股票到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东方创业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单从银行的产品来看,我们的需求不仅限于融资。例如,伴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银行为我们提供了远期结售汇等汇率避险工具。如果我国的金融体系不能提供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产品,我们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就很难体现。”陈乃轶表示。

“依托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政策,我们为东方创业的贸易货款结算提供优质高效的结算便利化服务,做到当天收到境外采购商货款,当天即为企业办理入账,并为企业办理相关收支申报,帮助企业加速回款,提高效率,节省‘脚底成本’。”与东方创业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中行上海市分行有关人士介绍道。

“入世”以来,企业逐步从被动接受全球化分工安排,发展为主动“走出去”打造全球化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中行主动配合客户的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外贸转型升级。了解到企业在境外设立工厂开展离岸加工业务后,主动为其介绍自由贸易账户离岸经贸的相关政策,第一时间为其申请并帮助企业成功纳入离岸经贸企业名单。目前,该行正在积极协助其开立账户,一旦企业后续离岸经贸业务准备就绪,将为其提供基于自由贸易账户的离岸加工费结算、汇兑等跨境金融服务便利,为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生产过程组织者提供金融助力。

“2013年,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有利于风险管理的账户体系’和‘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重点在于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上海以此为基础构建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为自贸区金融改革提供了一个‘电子围网式’的金融监管环境,通过‘监管沙盒’支持改革开放创新先行先试,大力提升了实体经济资金自由汇兑的获得感。”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具体表现在对接企业汇兑需求的综合账户服务、对接企业境外融资需求的跨境金融服务、对接跨国企业经营需求的资金集中管理服务、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跨境金融服务、对接新型国际贸易需求的跨境金融服务、对接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可复制需求的账户服务等六方面。

该人士对记者表示,上海自贸区和临港新片区充分发挥了金融改革试验田作用。自2013年9月正式挂牌以来,上海自贸区相继建立了一批创新性的金融制度,建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构建“监管沙盒”机制,积极开展分账核算境外融资试点,探索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办法,支持上海市各类金融交易平台依托自由贸易账户对外开放。2019年,临港新片区建设启动,率先实施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一次性外债登记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目前,自由贸易账户制度已复制到海南、广东、天津等多个自贸区。多项成熟开展、实施良好、风险可控的创新政策已复制推广到全国,包括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流程简化、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分账核算境外融资业务等。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引领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

公开信息显示,东方创业如今不但集货物贸易和现代物流为一体,还把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相结合,例如成为华安证券的第四大股东。而东方国际集团不仅有自己的财务公司、棉花交易中心,还在2019年作为第二大股东在沪参与发起成立我国首家新设外资控股的合资证券公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成为证监会在2018年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外资持股比例最高可达51%后率先开业者,引领了我国新一轮金融业对外开放大潮。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有关人士表示,上海已经形成了境内外广泛参与的金融机构体系,2020年末各类持牌金融机构有1674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有517家,占31%。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外资独资保险公司、外资独资寿险公司、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等率先“落沪”,上海的公募、私募、保险资管等资产管理机构的布局也居全国前列。同时,上海设立了全国第一家金融法院,出台了全国首部地方综合性信用条例,集聚了一大批金融专业服务机构,金融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持续优化。

较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长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指出,上海形成了集聚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保险、票据、信托等门类齐全的金融市场,汇集了众多金融产品登记、托管、结算、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推出了一系列重要金融产品,市场要素齐全,技术手段先进,为金融资产发行、交易、定价和风险管理等提供了坚实保障。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上海基本建成了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金融市场规模、直接融资功能、金融开放程度、金融科技发展等4类方面共7个主要预期指标。其中,金融开放程度类预期指标最多,有3个,分别是:境外投资者在上海债券市场持有的债券余额比重达5%左右;“熊猫债”累计发行规模达7000亿元左右;人民币金融资产、重要大宗商品等“上海价格”在国际市场接受度更高、影响力更大。

“自2009年人民币跨境业务正式启动以来,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以及SDR篮子货币和世界第五大储备货币。”该人士表示,“人民币国际地位伴随着国家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标签: 上海 金融业扩大开放 上海:引领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