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1-12-21 10:32:11
“村里现在评上了信用村,贷款手续更加简单,利率也低了,给我们这些搞产业的帮了大忙。”冬日的暖阳,把向和国家里的竹签竹炭作坊照得暖洋洋的,他一边张罗着家里的工人忙碌,一边对《金融时报》记者说。自去年从云南返回家乡张家界市桑植县铜矿村后,这位40多岁的汉子决定用在外学会的手艺帮助家乡发展新产业。
如今的铜矿村,像向和国这样的新型农业生产主体还有不少。铜矿村是湖南省确定的203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之一,2021年5月,人行长沙中支驻村工作队来到这里,按照中支党委“发挥央行金融特色,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力量”的工作部署,通过创建信用村、完善金融服务站功能、对接产业信贷需求等举措,为村里带来了全新气象。
信用“亮起来”
“铜矿村的村风民风淳朴,守信方面在我们镇上名列前茅,创建信用村很有希望。”人行长沙中支驻村工作队负责人告诉记者。
信用村创建之初,村里的评级授信面只有20%,离信用村评定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为确保创建成功,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干部采取“一进二访三动员”方式宣传信用村创建的好处。“一进”是进户宣讲信用村创建活动,宣传优惠政策;“二访”是走访留守在家的村民、外出务工的村民,摸清基本情况;“三动员”是屋场会动员、党员大户动员、村民大会动员,让全村村民积极参与创建工作。
为全面开展信息采集与评级授信,工作队与村干部、桑植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一道起早摸黑、翻山越岭,对全村14个组、345户村民逐户开展面对面信用采集,为符合授信条件的328户村民确定授信额度,信息采集率与信用评级率分别达到100%和95%。
经过4个多月努力,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圆满完成了铜矿村信用村创建工作,随着10月8日信用村成功挂牌,各项优惠政策也逐一兑现到了村民身上。
服务站“火起来”
记者采访当天,刚巧遇上铜矿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召开屋场会,住在村部旁边阳光苑的刘彩月老人高兴地表示:“现在我每个月在村里就可以取钱了,这个取款机设得真是好。”
老人说的取款机是指安装在村部的“福祥e站”配套设施。工作队负责人告诉记者,之前在一次屋场会上,刘彩月老人提出“村里的老人家只有赶集才会去镇上,不会用自助机器,在银行柜台排队经常要三四十分钟,希望银行能帮忙想想办法”。
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与金融机构进行对接,桑植农商银行积极行动,以“一站多能、一网多用”为目标,在村部便民服务大厅配备了最新的助农服务终端,为村民提供惠农补贴支取、便民缴费、小额存取现、存折打印、金融知识宣传等基本服务,提升了村级金融服务站的服务能力。
为进一步让村民享受在服务站办理业务的便利,工作队与桑植农商银行合作,在赶集、传统节日开展在服务站办理存取现、缴纳“新农合”等业务送小礼品的活动,吸引更多村民办理业务;用好金融服务站平台,邀请金融机构与产业发展大户面对面对接信贷需求,宣传助农惠农政策,集中办理“乡村振兴卡”。
产业“旺起来”
工作队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日常入户走访过程中,经常碰到许多有产业发展意愿的村民提出各种需求:“我养牛5年了,现在有20多头,养牛风险小,明年想扩大养殖,能不能给我贷点款,利息还能不能低一点?”“我在外打工多年,现在乡村振兴政策好,我回到村里开了个竹签厂,有短期囤货的资金压力,长期贷款不划算,有没有适合我的短期贷款产品?”“有人说现在都脱贫了,我原来没还完的扶贫小额贷款是不是要计利息了?”
为满足村民不同的信贷需求,一方面,工作队协调桑植农商银行推出方便快捷的便民卡,帮助村民在享受优惠利率的同时还可以随借随还,最大程度满足村民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工作队逐户走访对接信贷需求,宣传最新的乡村振兴金融政策,为有需求的村民制定“一户一策”贷款方案。
自信用村创建以来,铜矿村全村授信总额度达1593.24万元,其中33户产业发展典型户被直接评定10万元以上循环贷款额度。信用村创建成功后,村内产业发展贷款利率均享受同类贷款平均利率下浮150个基点的优惠政策,有效提振了产业发展信心。
采访结束时,工作队还向记者透露了下一步愿景,他们正在和湖南农担张家界分公司开展对接,了解业务模式、经营情况、特色产品,为进一步加强村里的金融支持拓宽了新思路,铜矿村的振兴之路也将越走越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