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1-11-03 18:16:58
本网记者扎西卓玛 通讯员张焰
近日,经营博扎藏餐的边民次旦普赤从农行亚东县支行获得了160万元的贷款,用于扩大餐馆经营。次旦普赤兴奋地表示:“有了银行的贷款支持,对餐馆的发展更有信心了!”
在日喀则市的9个边境县,类似次旦普赤这样获得银行贷款扶持的市场主体有很多。在人行日喀则市中支的组织推动下,全市银行机构延伸服务阵地,努力打通边境地区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唱响民族团结的金融“旋律”
“现在能在家门口取钱,实在太方便了!”作为农行陈塘支行的首位客户,夏尔巴同胞旦增罗追朴实的话语间充满激动。
中尼边境的陈塘镇是我国夏尔巴同胞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在支行设立之前,陈塘镇6个行政村、2500多名夏尔巴同胞需要跋山涉水到152公里以外的定结县城,才能办理存取款业务。前不久,在人行日喀则市中支的推动下,农行陈塘支行正式设立,同时启动了“智慧乡村”建设试点。支行与藏嘎村村委会合作,联合开展“智慧党费”示范点建设,并向4家商户发放了农行聚合收款码智能设备,引导群众使用“掌上银行”、线上支付等金融服务。
吉隆镇达曼村是我国唯一一个达曼同胞聚居地。为帮助达曼同胞发展生产、创收致富,人行日喀则市中支组织银行机构主动加强对接支持,累计提供金融精准帮扶贷款120多万元,通过“惠农贷”提供信用贷款约30万元。村民尼玛卓玛在农行2万元“惠农e贷”的支持下,添购了2台踏板纺织机,提高毛毯编织产量,销售收入达到2万元/年。
打造充满“温度”的金融服务阵地
边境线有多长,金融服务阵地就有多长。今年以来,人行日喀则市中支组织银行机构探索“面对面”金融服务机制,面向村委班子、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专干等培养“现代金融使用带头人”,“手把手”地帮助边境群众获取金融服务。
堆纳乡古汝村位于平均海拔4600米的雪山脚下,常年冰雪环绕,寒风凛冽。人行日喀则市中支联合农行亚东县支行在古汝村设立了“三农”金融服务站,配备了金融知识宣传机、自动取款机、点验钞机等设施,培训了“现代金融使用带头人”,让村民享受到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下亚东乡商户“宁夏资源”主要从事土特产销售,但面临物流运输线较长、成本较高的难题。金融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帮助其加入农行线上扶贫商城,将产品通过线上平台销往内地,既提高了销售额,又节省了成本。
截至9月末,全市9个边境县共设立516个助农取款服务点、38个金融综合服务站,约17.99万边境农牧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取款、查询、转账等基础金融服务。
疏通产业发展的金融“血脉”
“让边民留下来、发展好”一直是人行日喀则市中支推进金融抵边的重要内容。在人行日喀则市中支的引导下,全市银行机构加大对边境地区的资源配置力度,帮助边民发展特色产业,支持边境经济发展。
如丙岗村藏鸡养殖合作社因市场销路较好,急需资金扩大养殖,但面临缺少抵押物的贷款难题。在农行上亚东乡营业所3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下,合作社将藏鸡养殖规模扩大到3000多只,带动75户农户增收。
亚东鱼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林先生则对国家的金融惠企政策赞不绝口。受疫情影响,部分合作酒店经营困难,导致公司200多万元销售款无法收回。在农行的贷款支持下,公司不仅渡过了难关,还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带动1家合作社发展养殖,为14户入社农户每年提供户均3万元左右的分红款。
截至9月末,全市9个边境县贷款余额48.49亿元,同比增长11.1%。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