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资讯!破解融资瓶颈 助推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财经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2-09-27 09:45:45


【资料图】

当前,科技企业逐渐成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科技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信用评价难、有效抵押不足等特点。以大连市金普新区为例,截至2021年末,全辖科技企业贷款在对公贷款中占比不足5%,发放科技企业贷款的银行机构在全辖银行机构中占比不足50%,科技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较多瓶颈问题,亟待破解。

授信评级存在堵点,加高融资准入门槛。银行授信层面,评级标准忽视科技企业“软实力”。目前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增大,银行信贷资源倾向于风险较小的国企或资产规模较大的公司,而科技企业一般经营规模小,无形资产占比大,现行授信评级标准仍主要局限于企业现有规模、现有资产、抵押担保等静态风险因素,忽视了企业增长潜力、核心技术及知识产权等“软实力”,导致科技企业难以满足信贷准入门槛。数据获取层面,信息壁垒尚未完全打通。目前,税务、科技、海关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仍未完全打通,尚无统一的信息归集和对外输出渠道,银行难以充分获取科技企业融资评估所需信息,影响对企业的精准画像和信用增级。

融资工具欠缺多样性,金融有效供给不足。间接融资层面,科技企业信贷产品创新滞后。部分银行机构对科技企业的认识缺乏系统性、全面性,针对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研发投入不足,研发人才缺失,创新能力不足,科技企业信贷产品较为匮乏。直接融资层面,股权和债券融资存在瓶颈。企业上市要求资产净值达到一定规模和比例,但科技企业区别于传统以物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企业,资产构成以现行价格机制衡量无法达标。债券融资受科技企业资产规模、可分配利润及信用评级等因素制约,对化解科技企业融资困境作用有限。

风险防控和分担机制存在薄弱环节,制约信贷投放积极性。一是风险防控手段有待创新。银行机构对于科技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仍以传统手段为主,未能根据科技企业及行业特征,在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融入金融科技监控手段,不适应现行风险管控要求。二是风险分担渠道有待扩充。中小型科技研发企业属于轻资产型企业,缺乏房产等固定资产有效抵押物,难以提供充足反担保,融资担保公司无法转嫁代偿风险,制约担保业务开展。科技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尚未普及,无法有效分担银行机构的信贷风险损失,制约信贷投放积极性。

配套机制不完善,降低融资可得性。一是科技支行效用不足。据调研,辖区成立科技支行的仅占7%,基本局限于大型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从实际运营来看未给予政策、人才及资金倾斜,也未针对科技企业制定专属授权流程和定制服务,未真正发挥科技支行作用。二是知识产权评估存在难点。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评估专业性强,评估难度大,评估价值易受技术更新、市场更迭影响。为规避风险,银行通常大幅压降贷款金额与出质知识产权评估价值的比率,一般不超过30%。知识产权评估采取差额定率累进收费制,根据评估价值的不同档次设定不同的收费比率,相对高昂的评估费用增加企业融资成本。三是知识产权处置、流转存在瓶颈。目前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尚不完善,知识产权流转率不高,处置变现难度大,处置价格与评估价格差距甚大,银行倾向于通过追加担保或实物资产抵押的组合贷方式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初创期科技企业较难通过单一知识产权获得融资。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举措,破解科技企业融资瓶颈。

破解授信评级堵点,降低融资准入门槛。一是创新授信评级模式,降低初创型企业融资门槛。银行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开发科技企业评级授信模型,除固定资产、盈利率等评估指标外,将企业市场前景、核心团队能力、增长潜力、企业研发能力、核心技术及知识产权等指标纳入模型进行融资额度测算,以企业的预计未来收入、股权融资款收入、政府补贴等作为未来偿债来源,合理提升企业授信等级。二是打破数据壁垒,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科技、税务、海关、法院等部门建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对接,使银行机构能够更准确全面地获取、运用有效信息,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让银行更加敢贷、能贷。

丰富金融工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一是创新科技企业信贷产品体系。银行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引进专业研发人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不同行业、不同特质、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对客户精准画像,创新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综合运用“股、债、投、贷、租、顾”等方式,助力科技企业融资。二是拓宽债务融资渠道。支持辅导科技企业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银行间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扩充资金来源。创新债务融资工具,研发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筛选优质科技企业入池,对入池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打包进行资产证券化,破解单一企业资产净值不足无法进行债券融资的短板。三是强化上市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科技企业的上市辅导,通过对上市规则、扶持政策、上市经验、市场研判的深度解读,为其提供全方位、常态化、专业化的上市咨询服务。四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市场化运作的科技企业细分领域基金,有效扩充资金来源。

完善风险防控和分担机制,激发信贷投放积极性。一是创新风险管控手段,提高智能监测水平。银行机构开发智能风控模型,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信贷风险管控全流程,自动收集归整信贷风险信息,重点关注研发团队稳定性、产品订单情况、上下游企业及关联主体之间的经营状况等,对信贷风险实施动态智能监测。二是强化科技企业融资担保支持。发挥财政资金正向激励作用,成立科技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鼓励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实际发生的担保代偿损失给予适当补偿,助力科技企业融资增信。三是成立科技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成立科技企业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银行机构自愿参加,每年向基金缴纳会员费用,经发起机构对单笔业务审核同意入池,一旦业务出现违约损失,由基金按照一定比例承担补偿义务,缓释企业违约风险。

健全融资配套机制,提高融资可得性。一是建立科技企业专营支行。鼓励银行机构设立科技企业专营分支机构,总分行给予专项配套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授权保障及风险保障,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知识产权评估制度及评估标准,推进知识产权评估标准化、规范化。培育权威、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引进高层次知识产权评估专业人才,提高评估结果的市场认可度。财政部门加强对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评估费用的政策补贴,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三是提高知识产权处置成效。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为知识产权的转移转化、收购托管、交易流转等提供平台支撑,有效提高知识产权处置流转效率,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鼓励科技企业建立知识产权联盟,成立产业专利池,降低专利许可交易成本,提高产业链知识产权协同运营水平。

标签: 科技企业 破解融资瓶颈 助推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

下一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