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与保障并举因地制宜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

财经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2-11-17 08:52:11


(资料图片)

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工作亟待加强。

今年3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九大项,共二十八条工作要求,全面、系统地对新市民金融服务进行了工作部署。在近日召开的2022年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也就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相关问题做了较为充分的分享,并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观点。

新市民群体的快速增长源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界定新市民的范围与将相关服务有效触达到新市民群体,是服务好新市民的先决条件。上述《通知》指出,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通知》同时给出了新市民较为集中的区域,如创新创业基地、产业工业园区等,以及所从事的较为集中的行业,如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

记者在采访提升新市民金融素养的相关做法时了解到,成都双流区黄甲街道双兴社区居住着2万多名产业工人,平均年龄22.5岁,七成以上没有读过大学,很多人来到这里从事他们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他们都有较强的金融需求。借助双兴社区便民服务站,人民银行双流支行致力于打造金融健康社区,通过多方协同,以金融宣传教育服务站为基地,联合社区、商业银行、西南财经大学四方共建,既推动普惠金融服务进一步落地,又让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得以落实。

从上述双流的实践可以看出,《通知》所提出的“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很重要,其关键目标是要为新市民赋能,帮助新市民在城市站稳脚跟的同时,让这个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社区,获得更多其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双流区双兴社区便民服务站首先解决的是2万多名产业工人在双流的衣食住行、生活所需,同时,将金融宣传教育服务站与便民服务站有机结合,借助西南财经大学的学术教育能力,为这2万名新市民带来更丰富的金融知识和金融素养提升的机会,商业银行再通过“双站”载体为这些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好新市民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新市民分布相对分散,从事的行业较为多元,像双流双兴社区的产业工人聚集只是其中的一种形态,如何为分散的新市民群体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提升其金融素养,使其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同样需要市场化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并借助数字技术,线上线下融合推进。

尽管各个地区的新市民情况存在差异,但从政府的角度,搭建基于新市民服务的基础性平台十分必要。从区县到社区,政府可设立相应的新市民服务中心,让来到该地区打工、做小生意、生活的新市民一方面较好地融入社区,在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辅导、职介、子女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发挥服务中心的资源整合作用;另一方面,金融知识宣传以及新市民需要的理财、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与服务可基于新市民服务中心的汇聚作用,高效地与新市民的需求达成精准匹配。

做好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针对新市民的金融能力建设至关重要,这项工作绝不仅靠金融知识的宣传就可以完成。金融能力是要在金融交易的场景中不断提升的,因此,从普惠金融的理念出发,要让新市民得到适合的金融服务,金融供给方要最大化地为其创造获取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机会。例如,一些新市民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应获得均等化的服务。如今来到城市的新市民年龄普遍不高,大多数新市民具备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能力,那么,要把针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尤其是从农村到城市后,要让新市民养成数字化学习、交流、交易等方面的习惯,以丰富的数字化场景为载体,金融服务的成本会大幅降低,效率则会有所提升。

增强新市民的保障能力,针对特殊行业从业人员的保险产品创新必不可少,如建筑业、快递业等职业风险发生概率较高的领域,要让相关保险产品与服务尽量做到全覆盖,提升保障水平。同时,加大针对新市民的大病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强化新市民的保险意识。

诚然,针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一方面要赋能与保障并举,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可持续的服务机制和体系,因为,随着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化,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也会随着之发生变化,这将是一个动态且长期的过程。

标签: 赋能与保障并举因地制宜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

下一篇:

资讯播报